一批运河项目建设平稳推进

来源:安博电竞官网网址    发布时间:2025-02-17 01:50:32 速通门

  春节期间,平陆运河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枢纽混凝土浇筑、土石方开挖、桥梁工程建设等130个关键节点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截至2月8日,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约488.8亿元,累计开挖土石方近2.72亿立方米,三大枢纽累计完成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360.2万立方米。”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耀飞介绍。

  近几年,在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带动下,我国水运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2月7日,交通运输部召开部务会强调,狠抓“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

  近日,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湘桂运河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公开对外招标采购公告,标志着项目进入前期工作阶段。

  当前,我国运河项目建设广受关注,相关工作平稳推进。推进运河建设,对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带动港航贸易增长,助力经济高水平发展都将带来重大利好。

  近年来,我国一批重大运河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运营。如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等,明显提升了运河的通航能力和运输效率,不仅改善了航道条件,还为沿岸地区的港口繁荣、物流拓展、产业优化以及交旅融合发展注入动力。

  运河因运而建,也因运而兴,是加强区域间经济相互连通与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3年,京杭运河沿线亿吨,与前一年相比增长9.6%,这一数字仅次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特别是京杭运河苏北段,2023年10个梯级船闸共开放31.3万次,货运总量高达17.3亿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2023年9月16日,连通长江与淮河的江淮运河全线贯通,不仅重塑安徽省内航运格局,还促进了长三角与中原地区的互联互通,成为长江、淮河以及黄河三大流域经济要素流通的重要桥梁。依托江淮运河,到芜湖、南京和上海等地的直达班轮航线班,干线航运组织规模实现年吞吐集装箱42万标箱。

  “我们散货船之前从芜湖到淮滨大约要走850至860公里,整个航程接近6天。江淮运河开通之后,我们只需要走480公里,4天到达,非常大地节省了成本。”安徽船途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淮运河改变了淮河中上游地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水运绕道京杭运河的现状,缩短了运输航程、降低了物流成本。根据江淮运河货物流向流量分析,沿线工业公司与沿江地区货物交流将部分改变现有运输方式,而选择走江淮运河,物流成本降低约5%—10%,企业利润提高1.6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的加持,更为运河航运带来新活力。在长江与苏北运河交汇处的施桥船闸,船舶云集,以往要分几次才能运完的货物,在“水上ETC”的助力下,过闸时间由原来的3—4天提升到现在的平均5小时左右。“以前过闸要上下船跑几趟办手续,现在快到闸口提前在‘船讯通’上报名就行,到了过闸时间,船闸会及时发出通知,不仅提高了船舶通行效率,也让我们实现增收。”船民邢文青感慨道。

  在运河沿岸,生态景观与文旅资源也正逐步汇聚成一道道亮丽风景线月,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通过5A级景区验收,景区以运河为主线,巧妙地将多个风景名胜串联起来。而在与之相邻的运河商务区内,已有约2.3万家企业完成了注册并入驻,标志着该区域已初步构建起了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

  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京杭运河始终在造福两岸人民。而如今,一条条新运河也相继规划建设,共同加速我国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络的构建进程,逐步提升水运体系效能。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四纵四横两网”2.5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其中,“四纵”是跨流域水运通道:京杭运河通道、江淮干线通道、浙赣粤通道、汉湘桂通道。

  2024年1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研究推进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加快“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挖掘长江、珠江等干线航道通行潜力等。

  京杭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现在已成为京杭大运河绿色经济文化带的重要依托;

  江淮干线通道由河南平顶山经安徽阜阳、合肥、芜湖至江苏无锡,2023年通航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运河连通了长江与淮河,将淮河地区与长江地区之间水运航程缩短约400公里;

  积极推进中的浙赣粤通道,包括赣粤运河、浙赣运河及相关支流,全长约2000公里,是东中部地区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运通道,浙赣粤运河建成后长度将超过京杭运河,连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战略区域;

  汉湘桂通道包括汉江、湘桂运河、平陆运河及相关支流,全长约3200公里,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西部地区通达北部湾港的水运通道。其中正在推进的湘桂运河将沟通长江、珠江两条水系,加强完善湖南与北部湾、粤港澳、东盟地区的交通物流联系。

  此外,湖北预计投入800余亿元修建荆汉运河,在长江中游,实现长江、荆汉运河双通道,解决长江中游的“梗阻”问题,提升长江航运效率……

  相较于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内河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排放小、投资省等优势。以京杭运河为例,1拖10的2000吨级船队,运量为2万吨,相当于5列火车的运力,相当于200辆超重型货车的运力。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物流市场之一。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痛点。运河的建设,水运的复兴,将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水运也成为长距离、大批量货物运输的首选方式。

  运河建成后,能带来显著交通发展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生态效益、政治和文化效益等,但运河建设存在着诸多难题。

  记者了解到,一种原因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湘桂运河规划线处,其中湖南永州市涉及水产资源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共8处,广西桂林市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处。

  另一方面是越岭段航运用水问题。“水规院受交通运输部和湘桂两省区委托,牵头对湘桂运河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推荐线亿立方米每年,考虑运河本身产水供水后,多年平均还需外调水量约3.3亿立方米每年。”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交集团内河水运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姜兴良表示。

  针对推进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各有关部门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快速推进运河建设。

  湘桂赣粤运河地跨湖南、广西、江西、广东四省区,涉及交通运输、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业部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2021年,交通运输部联合湘桂赣粤四省区人民政府印发《湘桂运河重点问题专项研究推进工作方案》和《赣粤运河重点问题专项研究推进工作方案》。同时,成立了由交通运输部领导牵头的湘桂赣粤运河前期研究领导小组,邀请四省区和国家相关部委参加。领导小组统一指导运河前期研究工作,统筹协调运河跨流域、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研究督办重要工作落实情况,协同研究协调内运河开发有关技术方案和重大问题。

  针对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赣粤运河线路规划选址时,应尽量避让自然保护区,将在《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过程中,对自然保护区内公路、航道等线性基础设施运行和建设等认真研究考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支持赣粤运河工程建设,对于工程中可能涉及的铁路桥梁等问题,积极按照有关部门的整体规划,在确保能用长期稳定利用耕地补划的前提下,做好空间布局统筹。

  “对于规划中的湘桂赣粤运河,沿线分布有众多城镇、桥梁、闸坝、取水口和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区,研究推进时,需要组织水运、公路、铁路、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跨领域、多学科的专业方面技术研究单位共同参与,形成科研团队组合优势,科学论证,高起点研究破解运河开发重点难点问题。”姜兴良表示。